- 前太極的討論(三)
為提高太極拳的訓練效果,現正提出四個基本的原則
甲/實踐在理論之前
乙/單勢在組合之前
丙/發力在定式之前
丁/對練在單練之前
實踐在理論之前
太極拳作為一門武藝,就其本質言,它的技術性和可操作性是根本的.反而抽象的理論是後起的.切不可本末倒置. 若以抽象的理論先行就會出現些不太好的情況,而這些情況,普遍地出現在現今的練習者身上.首先,練習者會以抽象的原則去規範自己或他人的動作,但這些原則不一定有普遍的有效性. 例如 :著名的 “用意不用力”對初學者來幾同費話,常令人無所適從,不知所云. 它遠不及簡單的的指導:“放鬆肱三頭肌* ”來得具體和有效.
另外一種情況,我們可以借用禪門的話來表達,就是所謂的 “高推聖境*”若以理論為先,常出現以想像的境界代替真實的練習的情況.形成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如一些凌空勁的表演,被一些“大師 ”吹噓成高級的太極功夫一樣.這是誤人誤己的.最後,以理論為先的思維模式,對喜歡空談的人會有另一重禍害,就是令到他們養成空口說白話的惡習,以一把無型的尺去量度天下人,嚴於對人寬於對己,最終形成一種唯我獨尊的心態.
為了改變這些不良的情況,我們必需回歸到真實的練習,回歸到以實踐為先的練習模式.
單勢在組合之前
流行的太極拳是以練習套路為核心的.缺乏了一個明顯的前置式練習作為基本功,所以其學習效能性也不高.若參考形意拳的五行拳和八卦掌的八母掌,我們可以考慮加入一個相似的過程.就是一個以單勢為主的學習階梯.好處是更好的掌握動作的特點,從而更分清楚三類動作:一種是本源性動作:第二種是變化動作;第三種是連接的轉換動作.舉例如:左摟膝拗步的定步練法就是它的本源性動作,也可以說是它的基本拳勢.左弓步脚在前右手前按,加上合襠沉胯,身體微前傾腰背發力等等.當學習者掌握了這些要領後再學習右勢的摟膝拗步就不困難了,右摟膝拗步就是它的變化動作,而左右勢之間有一些動作連接的,例如展脚、過步、開肩、合手、手揮琵琶等就是摟膝拗步的轉換動作了. 這三者的分清有助於我們更也地好掌握拳式的外形和解決勢能的利用及發力點等等的問題.流行太極拳的練習常常出現這幾方面混淆不清的情況也有望改善.
發力在定式之前
武術上姿勢的標準,可以說它非單純建立於外型的美觀上.因傳統上,動作的實用性顯然比其他因素更加重要.在此我們必需區分兩個概念:動作(勢)和拳式(形).動作是肢體運作的過程,它能產生攻防所需的力量傳送,而拳式卻是這個過程的結束和開始.也可以說拳式是運動過程中的停頓點或起始點.現今流行的練法是着重外形的確立,但欠缺了合理的力量傳送.因任何姿勢它必需服從某種技擊原則去安排,而某種發力形式肯定會比另一種更有效些.任何定勢其實就是發力的完成狀態,定形應該是以最大能量輸出的那一刻來確定的.而不是美觀與否.嘗見一些練習者用許多年時間去建立完美的外形和定式,而對內在的運動軋跡卻是懞然不清的.尤有甚者,以外型的觀賞性反過來規限發力的需要.亦可謂本末倒置了.“前太極”的概念其實是要對形與勢的生成過程給予充分的反省.而且要指出發力的生成必須優先於外形的固定.於學習的初始階段就要以單勢的形式不斷練習,反覆嘗試去摸勁*,把握好勁力是如何生成的,而不是過份着意於外型的完美無瑕.沒有合理發力的空架子就等如沒有子彈的槍械一般徒具形式.
對練在單練之前
在學習單勢及初步掌握動作要領後,應迅速過渡到雙人的對練去.除了一般的推手和拆招外,應加入自由的對打的練習.流行的太極拳卻讓練習者長期逗留在單人套路的曠長練習中.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上來學習太極拳的套路內容.這是個低效能方法.我們建議是將這以套路為中心的模式改變過來.所有練習應以對打為重心而開展.嘗言道: “常練(單人空練)不如慣打.”應在對打中尋找練習者所需要的武術元素而給予洽當的訓練.必須因材施教而非公式化的只教授一個千人一面的套路而已.
結語
透過上述的討論,希望指出流行太極練習的一些情況,並以 “前太極”這個概念的提出,給予反省,並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議.藉此建立一個與時並進又具較高效能性的訓練模式.
中英名辭註釋*
前avant /previous
流行popular
概念concept
觀念idea
多重意義multiple meanings
指向direction
逆向思維reverse thinking
反省introspective
回遡retrospective
對揚contradistinguish
先進advance
效能efficiency
修煉cultivation
參照系reference frame
五行拳 fist of five elements
先天innate
行樁holding bodystructure while you’re stepping forward?
打手法 combat method
肱三頭肌triceps
高推聖境overthinking?
摸勁generating power ?
- “前太極”的討論(2)
Issue of Avant Taichi (2nd part)
定義
三.
上文提到“前太極”這概念,這是對流行的太極拳作出一個反省. 所謂“前太極”的定義有兩個方面,一是前衛和先進*的意思,如英文Avant 所表達的;另外是 “之前”的意思,也就是回到往日作為一門拳術的特質和訓練方法的意思.建立由套路為核心的方式回歸到傳統以技擊法為主的訓練方法. 這將更乎合太極拳作為一門武藝的基本特質.現今流行的太極拳大都排除了功力和打手法等訓練,所強調的是它的健身和表演功能. 雖然它變得適合群眾的一般需求,但就其本質上講,其實是一種弱化和異化,也難怪大多數練習者長期停留在初始的階段,也就拳勢的模仿和記憶上面了.
高效能的訓練法
四.
所謂高效能*(Efficiency)的訓練法是相對於低效能的訓練法而言.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追求成本效益無可厚非. 教授太極拳的老師不應以 “ 修練* ”為理由,因循於低效的、甚至無效的訓練方法. 我們為了確立標準,可以用其他拳術的訓練作為參照系*.如內家拳的形意拳和八卦掌尤其適合比較. 首先這兩者和太極拳一樣強調養生的功能,但不同的是其技擊功能從起始就訓練上了 . 武諺云:形意一年打死人!當然有誇張成份,但也表示學好形意拳的基本功五行拳*,學者身體也會強健起來了,而且在五行拳的練習中已帶上明勁和招勢的應用方法. 可以話學曉五行拳,練習者由此就能初步地掌握了技擊之法. 反觀練流行太極拳者常經兩三年的學習,連一個簡單直拳也未必會應用哩.又如八卦掌開始頭一年大都練習先天*掌、轉掌或定勢掌,來來去其實就是練習八個定勢,它的保健功其實也不會比練太極拳差,所謂百練不如一走,轉掌也就是以定勢來走圈,也可稱為行樁*,其中就包含了八卦掌的基本打手法*甚至剛、柔勁力的具體訓練.簡單而有效.因此透過比對傳統內家三拳,會發覺現今流行的太極拳大都以套路訓練為重心,一來就是劃拳架. 在學習上的確是沒有另外兩門內家拳那樣,會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也沒有這兩門拳術般簡捷和高效.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如何改變流行太極拳的學習成為一個高效能的訓練呢?下文將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待續)
- “前太極”的討論
Issue of Avant Taichi (1st part)
概論
本文對“前*太極”這概念*的建立,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逆向地思維*,反省*現代流行*的太極拳的訓練方法的困境;二是為了提出一個適合現代人的更高效能訓練方法而設的.所以“前太極”這概念是一個具有多重意義*和指向*的概念.下文將作更詳細的說明 .但首先,要指出的是“前太極 ”它不是一個基於任何具體太極拳流派的觀念*,並且它也不具有建立任何太極新門派的意思.它只一個用來反省現今流行太極拳的訓練模式的概念.只是一個與流行的太極拳對揚*的觀念.
反省以套路為訓練核心的太極拳
現今流行的太極拳訓練方法,無論那一家,基本上都是以套路的訓練為核心的.個別老師會教授鬆身法或貓步功、蹲牆功等基本功為輔助.但重點仍是套路的訓練.先學拳架,由生到熟,簡短的套路幾個月,而較長的套路經年不能練好. 其間有些老師也會拆招、推手等等. 此種以套路為重心的練法美其名曰循序漸進,實質曠時費日而其學習的效能性頗低.由第一式起勢始、接着提手上勢、攬雀尾….至收式. 依循套路的編排一式一式演練下去.老師雖然也會講述些拳理,但學生大多懵懵懂懂,依樣畫葫蘆.簡言之,傳統太極拳也就是固守着上一代師傅所傳一個既定的套路來反覆練習罷了. 因太極拳的動作相對一般北派長拳的動作複雜,學習者要記熟每個細節已不容易,又有一個被稱為“用意不用力”的要求横梗在心頭,摸來摸去都找不到勁. 所謂“太極十年不出門”的講法就慢慢被接受為正常了.因此有志於斯之學者也會望門輕嘆!我們的問題是:除了這種以套路為中心的方法,有否其他的訓練方法呢?前人練太極拳又是練甚麼的呢?
問題的提出
如果我們對流行的太極拳的模式作一個反省.首先,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那些前輩們或功夫有成者練太極拳是現在這流行的方法練出來的嗎?亦即以套路為核心的方法訓練出來的嗎?顯然地答案是否定的.按前人的稱述,套路只是訓練的部份,不是全部甚至不可能是重心.套路的演練充其量只是練習的其中一項罷了. 前人推崇的太極拳明顯是練功夫練出來的.但甚麼是練功夫呢?練套路算否是練功夫呢?正如武諺所講:“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個練拳明顯是與練功相對而言的,只練拳似乎被認為只會落得個一場空哩.就我對傳統武術的理解,練功至少要包括兩方面的:一是指練功力(勁力的運用)二是指練應用法(打手法). 此兩者相輔相成,而且服膺於普遍的技擊原則. 因此就我提出 “前太極 ” 的概念而言,如果對太極拳的訓練作出一個所謂回溯的研究(a retrospective study),它技擊方面的訓練內容必然地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待續)
Pages: 1 2